新聞

2023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粉嶺救恩書院 - 2023年12月
推動自主學習 多元教學政策 打造沉浸英文語境
粉嶺救恩書院重視學生兩文三語的發展,致力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並持守着「每個孩子都有尊嚴、每個孩子都可教導、每個孩子都可成功」的辦學理念。學校作為推動自主學習的先行者,早於十年前已開始優化教學模式,着重發展學生的自學、自評及自管能力。邱潔瑩校長帶領教學團隊與時並進,持續提升教學的專業發展,打造多元而全面的英文教學環境,設計沉浸式語境,培育學生成為具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ENG-LISH」創新理念 從實踐中高效學習
在英語教學方面,邱校長和教學團隊將「ENGLISH」一詞分解為「ENG」(ENGage 投入)和「LISH」(estabLISH 建立),深信適切且引人入勝的教材以及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能讓學生投入課堂,幫助他們從實踐中高效學習,並建立學習外語的動機和自信心。邱校長強調:「我們將『Engage』和『Establish』視為英語教學的願景和教學理念,學生全情投入 (Engage) 英語課堂及活動,多聽多講、多寫多閱讀,日子有功,就能建立學習英語的態度、興趣、信心和能力。」
自主學習自行者 制定完善學習計劃
學校早在 2012 年便率先引進了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在校內建立自主學習的氛圍。在「自主學習」的理念中,學校強調學生為學習的「主導者」;老師則為「促進者」,發揮着「導學」的作用,協助學生訂立個人學習目標和計劃,使他們學會評估自己的學習表現,了解個人的長處,並有效管理時間,從而建構適切的學習環境。
與此同時,教學團隊不僅會分析每個課題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更重視學生的回饋,使他們能夠主導課堂,主理所學,建立「自學」、「共學」和「互學」的積極學習環境。為此,學校特別於上午設立5節課堂,每節課50分鐘;下午則安排反思備課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整理所學,鞏固知識,並自主調整學習計劃。得益於優秀的教學方法,學校多位老師榮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取得卓越的教育成果。
L.R.C成就未來精英 前瞻設計校本課程
學校非常注重英語課程的規劃,務求以學生為本(Learner-centred),目標是培養學生對閱讀(Reading)的興趣,並培育自信(Confidence)和具備國際視野的未來精英。過去兩年,學校與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合作,得到專業學者的支持和指導,優化了課程內容,著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將生活化的題材融入校內教材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趣味和動機。英文科的謝碧雲主任補充:「教學團隊重新編寫教科書的文章,並在教材和考卷中加入生活化的題目和學生熟悉的人物,例如將教材故事的主角改為熟悉的老師,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為貫徹「閱讀為學習之師」的理念,營造校內濃厚的閱讀風氣,學校設立了早上的靈修時間(POWER time),鼓勵學生進行跨課程的閱讀,並每週舉行閱讀分享會,讓學生能夠用校本紀錄冊中的英語句式,學習如何與他人分享他們喜愛的圖書,同時也幫助他們培養演說能力。此外,各科老師也與圖書館合作推動「策略性閱讀計劃」,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課程內容,為他們挑選適合的圖書,鼓勵他們將不同學科的詞語和知識聯繫起來,建立廣闊的知識庫,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擁有感。
開展「校本拼音課程」 掌握良好會話能力
為打破學生對英語的恐懼,以確保他們擁有一個愉悅而自信的學習經驗,並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教學團隊將「校本拼音課程」納入中一級英語課程,教授學生英語拼音的方法,首先通過辨別詞彙的發音音節,然後嘗試拼出單詞的發音,並結合朗讀訓練。同時,學校鼓勵學生大聲朗讀英語文章,校園經常傳來英文讀書聲,每天練習下,很多學生都說得一口流利英語。此外,學校還每週舉行「英語社評朗讀計劃」,由外籍英語老師帶領全校學生朗讀英文社評,計劃不僅示範了朗讀技巧,還讓學生運用英語學習社會議題。通過將英語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英語讀寫聽說能力,激發他們對英語的興趣,並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自信心。
黃華駿副校長補充,除常規英文課堂外,老師亦會於「初中英語時段」設計不同的學習體驗,以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提升他們的閱讀、聆聽和寫作技巧,並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在常規課程上,老師也鼓勵學生以英語進行討論,共同建立一個「互學」和「共學」的空間。同時,針對能力稍弱的學生,學校在教材中特別提供支援材料(Language Support),列舉了與課題相關的詞彙和句式作為參考,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掌握英語問答的基礎,創造一個鼓勵和支持學生使用英語的學習環境。許多老師更將相關的支援材料(Language Support)融入課室佈置中,使英語元素融入校園環境,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內化常用的英語詞彙,奠定英語問答的基礎。
增聘外籍英語老師 沉浸式學習純正英語
學校致力於打造一個沉浸式的英語學習環境。近年來,學校增聘了多位外籍英語老師,並安排他們參與英語會話課堂,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英語會話時間。外籍老師於學校新設的航空實驗室創設情景,模擬飛行旅程,教授學生職業英語。英文科謝碧雲主任指出,學校特意聘請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英語老師,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透過與這些擁有不同文化底蘊的老師進行交流,熟悉不同的英語口音,提高聆聽能力。這樣的交流也有助於學生在日常的教學和對話中掌握正確的英語口音,並建立起自信而流利的英語會話能力。
此外,為令學生明白英文的重要性,不僅僅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是「學會學習」的重要工具。學校嘗試改變教學語言,將科學科改為英語授課,同時在其他學科中滲透英語學習元素,以豐富學生的英文詞彙,並擴展他們的學習範圍。英文科亦會與其他學科合作,舉辦跨學科活動,促進英語學習,使各科知識能夠融會貫通。學校開設 English Sock Puppets ( 英語布偶 ) 和 English Drama ( 英語戲劇 ) 的初中選修課程,由外籍英語老師教授學生布偶及戲劇表達技巧, 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的信心。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持續提升學與教效能
學校非常重視老師的教育信念和教學質素,皆因他們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者。故此,學校相當關注師資培訓,確保老師不僅具備學術水平和教學技巧,更會持續進修。一些老師甚至親自前往世界各地進行教學交流,將優秀的教學方法引入學校。他們努力不懈,持續進修並參加多個教學課程,還與哈佛大學合作進行專題研究,探討教學方法和效果。此外,辦學團體「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更成立了「粉嶺救恩書院—優質教育培訓基金」,以支持學校舉辦教與學研討會,優化師資並提升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
教師團隊對教學充滿熱誠,糅合創新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的教學,貫徹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角色。邱校長每每談起教學團隊都感到非常滿意,不禁點頭稱善:「為了促進課堂討論,老師會請學生將答案寫在黑板上,並進行全班討論和修正,以加深學習成效並避免重複犯錯。此外,我們還引入了大學教學模式,將『小組專題研習』納入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按照自主學習的步驟進行分組討論,包括分工合作、資訊搜集、備課和報告製作,繼而學習匯報知識。」學校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主導學習,還能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解難能力和合作性。
舉辦海外交流團 參加比賽實踐所學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教學團隊意識到單靠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學校為此積極與外界機構合作,籌備各種豐富的英語活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黃副校長表示:「學校多年來一直參與香港電台 Teen Time Radio 節目和 Open Space 節目,讓學生嘗試擔任唱片騎師,在廣播節目中以英語表達對社會議題的看法。」此外,學校每年還舉辦海外文化交流團,例如與「加拿大中國文化教育協會」合作,推行「世界教室:加拿大文化及英語夏令營」,帶領學生前往加拿大學習英語,體驗異國文化,並與當地的學生和寄宿家庭進行友誼交流,提升他們的英語運用信心和技巧。
與此同時,學校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型英語活動和比賽,應用所學知識,例如國際高中公開演說比賽「Take the lead」,一些優秀的學生因其出色表現被選中前往加拿大參加決賽,為他們帶來嶄新的學習視野。學校亦善用電子教學模式,曾舉辦線上活動,邀請任職於《National Geographic》的外籍攝影記者,在線上分享他們的相片故事和新聞工作經驗,從而擴闊學生的視野。此外,外籍英語老師每周於英文學會舉辦不同活動,深入探討飲食、舞蹈、文學、節慶風俗等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英文的同時進行文化交流,從而拓展他們的國際視野。